书架
倪红宁孝原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31章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晚秋时节,洪水过去的大河长江小河嘉陵江又归平静。而朝天门水码头却人声鼎沸、汽笛高鸣,梯道、河滩、趸船都拥满了乘船的民众和军人,大有当年川军出川的阵仗。抗战胜利来之不易,胜利的激动和欢乐任何人都克制不住。而激动欢乐之后,接着而来的便是百万民众的急于回归故里,去恢复家园,去寻找失散的亲人;是众多的机关、军队、工厂、学校、科研单位的尽快回迁。

大撤退后的大回返。

长江黄金水道的船运压力特大。

联勤总部军运处长蔡安平的船运压力也大,回迁南京的和调去东北、华北等地的部队都急需要船只。秋阳冒顶时,送他的轿车停在了朝天门码头路口,穿军服提皮箱的他下车来,他乘船去南京。胜利了,军政部门要回迁南京,各部门先有人去打前站,他就叫副处长主持军运处的工作,自己去打前站,重要的是去看梅姑娘。梅姑娘一直闹着要回苏州老家,他为她赎了身,给了她金条,说等他忙完这一阵就送她回去,两人约定在苏州完婚。不想,梅姑娘自己乘船走了,是他去“弦琴堂子”找她时,红姑娘给他说的。他原本是安排副处长去南京打前站,现在他公私兼顾了。

蔡安平看手表,离开船还有一阵,就从皮箱里取出张报纸翻阅。他在皮箱里放了摞报纸,打算途中消磨时光,事情多,顾不上每天看报纸。这是张上个月7号的《陪都晚报》,其中记者赵雯写的“冯玉祥为毛泽东设宴洗尘”的报道吸引了他,文中提到了大团圆、乐观与否、大势所趋等等,还提到了副官宁孝原。呵呵,宁老弟,你可是报纸上的明星呢。

“是蔡兄啊!”

穿中山装提公文包的袁哲弘笑着走来。那次,他母亲生重病住进宽仁医院,毛庚朋友宁孝原得知后,提了果篮到医院探望,一口一声伯母一口一声老师喊得好巴实。他母亲是嘉陵小学的国文老师,教过他们那帮毛庚朋友。蔡安平当时跟宁孝原在一起办事,也提了糕点到他母亲的病床前恭敬问候。经宁孝原介绍,他认识了蔡安平。后来,他三人还在“涂哑巴冷酒馆”喝过酒。

“啊,袁老弟早,你也来赶船?”蔡安平笑道。

袁哲弘拱手:“蔡兄早,我去南京参加一个会议,你这是要去哪里?”

“也去南京,去打前站。”

“未雨绸缪,对的。”

袁哲弘看见蔡安平手里拿的《陪都晚报》,就想到了赵雯。那天晚上,他开车送她去报社,坐副驾驶座的穿乳白色衣裙的她好妩媚,她那露出裙摆的大腿诱惑着他,他真想伸手抚摸。她目视前窗蹙眉思索。他问她在想啥。她说在打腹稿。车到报社后,她匆匆下车,朝他拜拜,说是下次见。次日下午,她写的报道就见报了,还附了毛泽东与柳亚子唱和的诗词。

“‘阔别羊城十九秋,重逢握手喜渝州。弥天大勇诚能格,遍地劳民战尚休。霖雨苍生新建国,云雷青史旧同舟。中山卡尔双源合,一笑昆仑顶上头。’”蔡安平看报纸吟诵。

“蔡兄吟的是柳亚子写给毛泽东的诗。”袁哲弘说,取过他手里的报纸,“《沁园春·雪》,北国风光,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……’”

蔡安平不无妒意:“实话说,柳、毛二位唱和这诗词不错,共党领袖毛确实有才华。”

袁哲弘点首。赵雯的报道和这两首诗词发表后,在山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,许多人传诵毛泽东这诗词,感佩毛泽东的胸襟。为此,戴老板也挨了委员长的训斥。他很为赵雯担心,又想,赵雯不过是握笔操刀,不过是一个部门的主任,上头有批准发表的主编顶着的,记者嘛,总是想写出有影响的文章。还好,这事情没有深究,庆祝抗战胜利日后不久,重庆谈判结束,达成了国共合作的“双十协定”。他清楚,这“合作”不过是杀戮的前奏。

喇叭声响,一辆斯佩蒂克老牙轿车开来停住,下车者其貌不扬,清瘦,穿芝麻布中山装,蓄平头,是民生公司的总经理卢作孚。跟随他下车的有周、朱两位秘书。

蔡安平看见,赶紧上前朝卢作孚敬礼:“卢总好!”

疲惫的卢作孚朝他笑:“是蔡处长嗦,”锁眉头,“你可莫要跟我说船的事情。”

蔡安平顺势说:“卑职是为船的事情。”

卢作孚摇头:“难,太难了!”

袁哲弘也上前朝卢作孚敬礼:“卢叔叔好!”

卢作孚看袁哲弘:“呵呵,是小袁哦,听说你是少将了。谢谢你,我那次发病,你背我上车,又护送我去宽仁医院;后来,你又带我去找了宁道兴宁老板,帮我解了贷款的燃眉之急。”

袁哲弘笑:“应该的。”

卢作孚说:“小袁,你不会找我说船的事情吧?”

袁哲弘朝蔡安平笑,说:“卢叔叔,您就帮帮蔡处长嘛,军运任务重要。”

卢作孚看蔡安平摇头:“小袁也帮你说话,行了行了,你们联勤部的头头也给我打过电话的,没得法,只能给你们再添加一艘驳船。”对送他来码头的周秘书说,“你负责安排,从机动船里调派。”

蔡安平连声道谢。他认识周秘书,掏出笔记本写了电话号码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