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倪红宁孝原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22章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春天说来就来,重庆的春天来了就热。

倪红锁死竹篾吊脚屋的屋门,背了缀有牡丹图案的花布袋装的月琴快步走。

她提玲珑小包,穿收腰的雪青色暗花短袖旗袍,一身绷得好紧,好在这琵琶襟旗袍的开衩高,下门外陡峭的梯脚步还是迈得开。初穿这旗袍她怕出门,别人看见她这衣着就看见她的身子了。她对了穿衣镜前照后照,丰胸细腰圆屁股全都显露出来。这旗袍她是去“精神女子时装店”定制的,因为定制旗袍,才注意到,从“精神堡垒”到小什字冒出来好多女子时装店。除制售各式旗袍外,还制售各式内衣、晨衣、夜礼服,做工都精细,款式也新潮。发现进出女子时装店的女人好多,这一路成了女人的必游地、扔钱处了。女子时装店多了,其他制售各式服装的商店也多起来。还有下江人开的售卖裘革服装的大小商店,珍贵的毛皮服饰应有尽有,高中抵挡的皮货一应俱全。关于衣着,报纸上登了的,政府推行新生活运动,严格规定了服务行业者的着装,一是节俭,二是便于识别。规定黄包车夫、板车夫穿蓝色土布对襟衣裤。轮渡工、搬运工穿黑色衣裤,轿夫、马车夫穿蓝色衣裤,驾驶员、售票员穿灰色衣裤。民生公司严格,从总经理卢作孚到练习生,一律穿芝麻色土布制服。就觉得自己这身穿着太打眼了,又想,跟那些阔太太阔小姐比,又算不得啥子。

下到坡脚的临江马路后,她叫了辆黄包车,上车后,穿蓝色土布对襟衣裤的车夫就小跑。她头一次坐黄包车是宁孝原带她坐的,两人挤坐一起,她又喜又怕,生怕会撞着路人或是掉下车去。宁孝原说,你怕个?呀,没得事情。说这黄包车先前叫人力车,宣统元年,重庆府举行“赛宝会”,盛况空前,省府成都在上海买了12辆人力车,途经重庆,刚好是会期,就在会场显摆,人些都说好稀奇。

习惯了,上工前她总要去朝天门的“码头小面摊”吃碗重庆小面,心里才安逸。

太阳落到山后,天色紫蓝,朝天门码头依旧人头攒动。倪红晓得,这水运枢纽的位置绝好,大河长江小河嘉陵江在这里汇合,直通下游的宜昌、武汉、南京、上海,走水路的人员和物资都在这里进出。从这里渡长江可去玄坛庙,渡嘉陵江可去江北县城,经陕西街可去下半城的金融、商业街,经小什字可去上半城繁华的都邮街、“精神堡垒”。宁孝原跟她说过,朝天门是战国时秦将张仪筑巴郡城时修的,后来,明朝那个戴鼎又扩建过,有两道老厚的城墙两道拽实的城门。说朝北边那城门上有“朝天门”三个大字,是朝向天子的意思;朝东边的正门上有“古渝雄关”四个大字,可见之威武。可惜了,民国十六年重庆设市,日他妈,被龟儿子当官的拆除了。

她常去的那“码头小面摊”在通往江边趸船的石梯道边。梯道好宽,道旁是挨一接二的高高矮矮的茅屋、瓦屋、吊脚楼、店铺、摊子。

天色暗了,路灯亮了。

客栈挂出“未晚先投宿,鸡鸣早看天”的长方灯来,迎客的柜台上亮着纸糊的三角灯,是鸡毛小店的标志。杂货铺、布庄、餐馆燃起了气灯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