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大宋帝王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二十六章 倾国才人(1)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  第二天,也就是二月壬午(初五)。赵昕刚刚吃过午餐奶,便得到了消息:两府已经将画黄的熟状拟好,送去了中书省,交由中书舍人并门下省给事中审阅。

  赵昕闻之,大喜不已。

  在北宋,宰执们会将拟好的诏书、赦命内容,抄写在黄纸上。

  这叫画黄。

  而已经得到了君王同意后开始拟定的诏书则叫熟状。

  至于门下省、中书省的审核,不过例行公事而已。

  在北宋,真正掌握封驳诏书、赦命权力的机构,叫通见银台司。

  那才是可以让宰相低头,让天下州郡官员胆颤的实权部门。

  不过,在现在,这通见银台司已经形同虚设。

  宰相吕夷简大权独揽,将通见银台司甩在一边,时人于是戏称‘官有封驳之名,而无改正之实’。

  这也成为了吕夷简和他之后的几位首相,被人广为诰病的一个重点。

  西京洛阳的老臣元老与勋臣们,就没少拿这个事情说事。

  所以,到了嘉佑年间,大宋终于恢复了通见银台司的封驳之权。

  于是,时任龙图阁直学士、知通见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何琰在任两年中,封驳了两百余条不合制度与法度的赦命、诏书和除授命令。

  想着这个事情,赵昕就忍不住负着手,轻轻踱起步来。

  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——近期内,提拔和任用一个自己人去执掌现在那有名无实的通见银台司。

  为将来和以后做准备!

  前世,他统治生涯的初期,最大的阻碍,就来自于这执掌了封驳诏书、命令的通见银台司。

  搞得他只好屡次发布中旨,派遣宦官或者近侍去执行他的意志。

  这固然是可以的,但面子上很不好看,也容易叫人说闲话。

  且,等他成熟之后,他就发觉了这通见银台司的好处。

  那就是,这通见银台司,用的好了,那就是高悬于两府头顶的达克利斯之剑。

  不听话对吧?

  爱卿的人事任免,一个也别想通过!

  更关键的是,宰执们还说不出任何话来。

  通见银台司封驳任何不合理以及不合制度的赦命与除授命令,这是祖宗制度,祖宗法度!

  也是大宋朝野都认可和接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