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白云青峰汉水边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四十五章 公孙鞅与天赐(一:大危机)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  太阳刚刚开始歪头,捡来一行人就到了郡城罗野的城门前。捡来是第一次看到这个时代真实的城墙,心中满是感叹,不禁驻足。

  “仲叔是第一次见到城么?”

  “是的,鞅子,敢问这即是郡城罗野么?”

  “是的,总算是到了呀。”

  眼前的罗野城也就两米多高的土墙,墙体也不算厚实,到了墙顶只剩大约可以行人的宽度,或许,两个人还可以侧身交错吧。

  城门的上方也没有建城楼,只是因为需要建城门洞,所以这个位置明显比其它位置的墙体要厚实很多,看上去城墙在这儿朝外突出了一大块,难怪后世的防撞结构会叫做‘门鼻’!

  把城的正面看成一张脸的话,城门位置朝外的突出,确实有一支‘鼻子’的感觉。这就是一道简单的单层夯土墙,这样的设计,多半是受限于建筑技术和总体工程量需要控制。

  虽然没有城楼,在城门的上方确实是插着两杆大旗,旗面上绣着大大的‘魏’字。有这两杆旗,已经足表明罗野城的郡级身份!

  “这。。。就是郡城啊!”

  “哈哈,仲叔第一次见到大城,对眼前雄壮的城墙肯定很赞叹吧?”

  其实捡来心里是觉得这‘郡城’的城墙也太矮小,太简陋嘞。

  不过他心里稍微一转念也就想通了,在完全没有施工机械,锄头铲子都还是木制的时代,眼前的罗野郡城还真的算是很‘雄伟’啦!这还是‘富强的魏国’才有能力建筑的郡城吧。

  尽管鞅会错了自己的意思,但捡来是不会把心里不合时宜的感觉说出来嘚!

  “是呀,这样‘雄伟’的大城,得花费多少劳动力和钱财呀!”

  “仲叔多半又想起民生艰难了吧?但修建这样的大城到不是啥子花费钱财的事情,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粮食!劳动力嘛,也就是人口啦,其实也决定于粮食!”

  “嗯嗯,鞅子说得对,捡来又妄语啦——”

  “算不得妄语,算不得哩。仲叔,稍后要去面见郡守,容得鞅先至一旁换一下衣服。”

  “鞅子请,我们正好歇息一下。”

  正值冬日,且刚遭了大灾,罗野虽然是一座郡城,但城门前可以说给人‘非常荒凉’的感觉。

  就捡来他们等着鞅换衣服这段时间,连一个进出城的人都没有。

  实际上,在这个时代的大灾荒过后,根本不会出现那种大群大群的难民围在城门口。

  原因很简单,你去城里干嘛?

  城里有吃的么?城里也没有!

  你讨不到,连抢都没有地方可以抢!

  况且,贵族也好、‘地主’也好、他们的田地可都不在城里。

  这时候逃荒,大多是两三人结伴,四散而行,这样做是为了提高生存下去的几率。

  运气好一些的,且家人里面有强劳动力的,遇到有大量土地的贵族,就可以卖身为奴,成功挺过眼前的灾荒不说,今后也能过上比较平稳的日子。

  运气稍差一些的,可能会正好走到类似靠山村那样的村子,如果村民有余粮救济,那么就可以在这里定居下来,来年开荒种地。

  运气再差一些的,那就是变成荒野饿殍了。

  “仲叔,鞅已经更好衣,我们这便进城吧。”捡来正在心中感叹着“果然现实和艺术作品差距很大呀!”,一下被鞅的话给打断了思绪。

  “好!”捡来答道,随后转头唤还左瞄右望的绢与壮牛。“你们两人快跟上了,我们还要随鞅子去见郡守呢,天色不早了。”

  壮牛和绢均未到过郡城,满脑子都装着莫名的兴奋。

  被捡来的话唤醒,绢又蹦蹦跶跶的去缠着鞅问这问那了。

  一行人就这样有说有笑的往城中走去,进城的时候并未受到过多的阻拦,门口的守兵一看鞅的装束与背架上的书,就直接放行了。

  “文明的先驱,果然与众不同呢!”

  “仲叔这话是什么意思啊?”鞅对捡来嘴中的那句呢喃有些不解。

  “鞅子,无他意,捡来只是在表达对作为士子鞅的敬佩之情。”

  “仲叔过誉了,鞅的天赋可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