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白云青峰汉水边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四十二章 诗意的路与沉重的步(三:初行)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  靠山村本就在大山区的边缘,约半日的路程,就出了山区来到了平原地区。

  虽然上辈子,捡来非常喜欢徒步旅行,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培养动手能力的活动。

  而且还能给让孩子们深刻的体会到团队协作、互相帮助的重要性以及家庭之间的那种羁绊——他希望在那个物欲横流、金钱至上的社会,给孩子们留下一颗纯净的心。

  即使是非常熟悉徒步远行的捡来,看到目前的景象,内心里也还是非常震撼!

  首先是那美,纯净的美!背后是山,前方是野,枯草茫茫,足有人高!

  天苍苍野茫茫,风吹草低见牛羊,哈哈哈哈哈哈!

  即使是在冬天,来自北方的冷空气,是那么的干净,没有一丝的PM2.5。

  没有了山峰的阻隔,天空看上去更加的辽阔,整个天空像刚用水洗过的一样,蓝得是那么的纯粹,竟然带着动人心魄的娇嫩!

  蔚蓝的天空中飘着雪白的云。

  ‘蓝’很容易懂,但捡来一直不太明白何为天空的‘蔚’。

  今天,就这一会,他终于明白什么是‘蔚’了——就是那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的娇嫩!

  只有天地和人心都还没有受到污染的时候才会存在。

  面对着他们走的那一条1米5左右宽的“路”,捡来的心里不由自主的带着慌乱!

  那杂草丛生的‘路’,就那样弯弯的消失在那些人高的野草丛中。

  朝前看不到去处,朝后看不到来处!而捡来他们这一行人既没有地图,更没有GPS,就连指南针都没有!

  正是因为有野外徒步的经验,捡来的脑中才响起了危险的警报。

  “鞅子,这路~~~~~~”

  “哈哈,仲叔这是第一次出远门吧?放心吧,鞅别的不敢说,但是这中原大地吧,除了吴越燕秦外,剩下的地方,鞅基本上都走过,仲叔不必担心。”大概是听出了捡来话里的不安,不等捡来问,鞅就主动的安慰起来。

  “捡来对此是敬佩不已呀!”

  “仲叔哪里的话,仲叔那些“神迹”才是让鞅大开眼界呢。”

  “按照鞅子之前所讲,罗野在西北方向,大约12天左右的路程。然后安邑在罗野的西边,约30天路程没错吧?”

  “仲叔好记性!但按照仲叔之前所讲,要尽量找有水源的地方夜宿,那么路程可能会多上个5至7天吧。但是,这一路下来,每日都找有水源的地方夜宿,可能还是稍微有点困难,我们尽量努力吧。”

  “捡来知道,只是按照鞅子所知之地,尽量找有水源的地方就好。”

  “我们延此路往西北行8日左右,就能上魏国的官道了。届时,路就好走多了。”

  “鞅子,捡来有一事不明,还请鞅子为捡来解释一下,这何为官道啊?”

  “仲叔有礼,这官道啊,其实就是官府负责整理、维护的路,可行车,并且有官兵进行巡逻。在魏国,连接各座城,基本上都是有官道的。”

  “那按鞅子的说法,不是所有的城之间都有官道啦?”

  “是的,像楚国,幅员辽阔,只有郢都和大城之间有官道的。而魏国、齐国富庶,基本上城与城之间,均有官道。”

  “原来如此,捡来受教了。”

  “仲叔言重了,对了仲叔,鞅有一个想法,不知当讲不当讲啊。”

  “鞅子之言,定有其理,请讲。”

  “仲叔之名为捡来,若到了安邑,仲叔若自称罗野捡来,恐有不妥呢。”

  鞅这话讲的是现实,这是他真心的为捡来考虑嘞。

  这个时代是灿烂文明爆发的时代,但是它也是一个注重出身的年代。

  捡来在靠山村可以不用在意这个名字的问题,但是想要出去赚取青金,继续用捡来这个名字,的确是不太合适。

  捡来之前确实也有考虑过这个事情,但是忙于准备出行所需的东西,就暂时先搁下了。

  “鞅认为,天赐仲叔,甚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